公司熱線: 蔡生:13592796488
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旱地和水田中的品質要求一樣嗎?
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旱地和水田中的品質要求是截然不同的。
雖然它們都叫“全生物降解地膜”,但旱地和水田創(chuàng)造了兩種差異巨大的降解環(huán)境,因此對地膜材料的化學組成、物理性能和降解誘導期有著完全不同的要求。
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核心維度來對比它們的品質要求差異:
核心差異對比表
品質要求維度 旱地應用 水田應用 差異分析與原因
1. 降解環(huán)境 好氧環(huán)境為主(有氧氣),溫度、濕度波動大,微生物群落以好氧菌、真菌為主。 厭氧環(huán)境為主(缺氧或無氧),持續(xù)浸水,溫度相對穩(wěn)定,微生物群落以厭氧菌為主。 根本性差異:水田的厭氧環(huán)境導致降解機理不同(產(chǎn)甲烷過程),且降解速率通常遠慢于好氧環(huán)境。
2. 關鍵性能:阻水性 要求高。核心功能是保墑(保濕),抑制土壤水分蒸發(fā)。 無要求或要求低。田間本身就有水層,主要功能不是保墑。 功能定位不同:旱地地膜必須具有優(yōu)異的水蒸氣阻隔性;水田地膜則不需要。
3. 關鍵性能:誘導期 要求嚴格且較長。必須完全覆蓋作物的整個生長周期(如90-120天),在期間保持力學完整性和功能。降解過早會導致功能失效。 要求相對較短。水稻等作物生長中期通常需要撤膜、曬田等管理,地膜無需支撐到收獲。誘導期約60-90天即可。 農藝管理不同:水田有曬田環(huán)節(jié),允許地膜提前破裂降解,甚至需要其快速降解以避免殘留影響下茬耕作。
4. 降解速率與產(chǎn)物 降解速率相對較快(在適宜溫濕度下)。終產(chǎn)物主要是CO?和H?O。 降解速率非常緩慢。終產(chǎn)物在厭氧條件下主要是CH?(甲烷) 和H?O。 環(huán)境風險不同:水田降解慢,可能影響下茬;且甲烷是強效溫室氣體,從環(huán)保角度看是個需要考慮的因素。
5. 力學強度 要求較高。需抵抗風吹、雨打、田間操作等外力,在誘導期內不能破損。 要求相對較低。鋪設在靜水或緩流中,機械應力小。但鋪設時需考慮泥水浸泡下的初期強度。 使用條件不同導致機械性能要求側重點不同。
6. 材料技術路線 常用PLA(聚乳酸)/PBAT(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) 共混體系。通過調整比例控制誘導期和強度。PLA比例高,則強度好、誘導期長。 更適合采用PBS(聚丁二酸丁二醇酯)、PHA(聚羥基烷酸酯) 或其改性體系。這些材料在厭氧環(huán)境下的生物降解性優(yōu)于PLA/PBAT體系。 材料選擇針對性很強。PLA在厭氧條件下難降解,不適合單獨用于水田。
---
總結與結論
1. 不能混用:不能用同一款生物降解地膜同時應用于旱地和水田。為旱地設計的長誘導期、高強度的地膜用在水田,會導致在作物季結束后地膜依然大量殘留,破碎后難以收集,影響下一季的犁田和插秧,造成“白色污染”問題。
2. 為水田定制:為旱地設計的短誘導期地膜用在水田,則可能過早降解,無法起到增溫、抑草的關鍵作用,導致減產(chǎn)。
3. 標準不同:因此,在采購和評價全生物降解地膜時,必須明確其目標應用環(huán)境。理想情況下,應有針對“旱地”和“水田”的不同產(chǎn)品標準或認證。
簡單來說,選擇全生物降解地膜就像給作物“量體裁衣”:旱地作物需要一件能穿整個生長季的“長風衣”(保溫保濕且耐用),而水田作物可能需要一件在特定階段就能“化掉”的“雨衣”(前期保溫抑草,中期后快速消失)。兩者的“布料”(材料配方)和“工藝”(品質要求)自然大不相同。